返回 论文摘要
放大 缩小

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初步建立优化

李浩宇, 李建辉, 贾俊君, 俞浩, 周燕飞, 姜骊, 谢海洋, 周琳, 郑树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创伤病人及外科手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其的发生不仅会对小肠造成严重损害,也会影响远隔器官的功能和完整性。因此我们拟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并观察分析小肠的缺血及再灌注各阶段所受到的损害程度。
方法:大鼠分为三组:正常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45mins再开放即刻取材组,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每组各六只。各组大鼠造模后小肠组织排列整齐拍照观察,然后取小肠组织洗净吸干后称量湿重,再60℃烘箱内烘干24h后称量干重,另取小肠组织洗净后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用于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分析。
结果:各组大鼠模型建立后,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小肠组织表皮有花斑产生,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s再开放即刻取材组小肠组织与正常组相似;但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水肿程度略有升高但三组间小肠干湿重比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后形态学观察发现,正常组肠黏膜结构完整,而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s再开放即刻取材组肠黏膜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大,部分脱落,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则肠黏膜绒毛上皮成块脱落,炎症因子浸润,大量出血。
结论:相较于正常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s再开放即刻取材组及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两组肠组织均有损害,且夹闭SMA45mins再开放灌注3h组肠道组织形态结构明显破坏,表明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成功,且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较缺血阶段,其的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