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文摘要
放大 缩小

新的挑战与机遇--自体肝移植治疗61例肝泡型包虫病10年临床实践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赵晋明, 李涛,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冉博, 将铁明, 张瑞青, 吐尔洪江·吐逊, 何翼彪,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前言:
两个世纪以来,肝脏解剖和肝再生的神秘“面纱”不断被揭开。随着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广泛接受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肝脏外科医生驾驭肝脏的能力亦不断提升。当肿瘤累及肝静脉-腔静脉汇合区、肝后下腔静脉伴或不伴有第一肝门Glisson鞘受侵时,常规肝切除技术可能导致不可控制的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而且可能无法保障肿瘤的R0切除。尽管肝移植术是可能的治疗措施之一,然而,供肝缺乏、伦理考虑、不符合异体肝移植适应症等仍是治疗决策影响因素。我中心于2006年实施首例自体肝移植术治疗肝内胆管癌获得成功,另于2010年,我们团队国内外首次采用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自体肝移植中心。
方法:
自2010年第一例自体肝移植技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至今,我中心共成功完成61例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对自体肝移植术适应症、安全性、可行性和预后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61例终末期泡型包虫病患者经多学科讨论后决定行自体肝移植术,无一例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率为9.8% (6/61),一例中转DCD肝移植术(1.6%,1/61)。术后最长生存患者未74月,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病灶复发。我中心基于61例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脏泡型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探讨自体肝移植术可能的手术指证如下:①、肝后下腔静脉受严重压迫,浸润甚至堵塞者(长度>1.5cm,周径> 120°);②、肝静脉汇合区和第一肝门严重受侵;③、自体供肝体积应>40%标准肝体积而且功能正常;④、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需行PTCD或其他措施以减轻或降低TBIL至<60umol/l (正常水平的2倍);⑤、合并有慢性肝脏淤血(如慢性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患者应谨慎实施。与既往有关自体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相比,肝脏泡型包虫病体现了良好的临床预后和患者无瘤生存。
结论:
自体肝移植术是治疗侵犯肝静脉汇合区和肝后下腔静脉的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理想适应症。与异体肝移植术相比,自体肝移植术具有无需供肝、无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优点。由肝脏外科、肝病内科、介入科、影像科和麻醉医师的MDT团队在评估手术风险和实施非原位肝切除术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前精确评估自体供肝“量和质”及精准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